名家讲坛|曾艳兵教授主讲中文系(珠海)名家讲坛第二十六讲

Body

2021年1月12日晚7点在海琴6号A631室,中文系(珠海)迎来新年第一场讲座,由曾艳兵教授主讲名家讲坛第二十六讲《为什么是土地测量员——卡夫卡<城堡>主人公K.的身份探源》,杨蓥莹副教授主持本场讲座。

Image removed.
曾艳兵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。主要从事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、后现代文学文化研究、卡夫卡研究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《卡夫卡与中国文学、文化之关系研究》。代表著作有《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》《东方后现代》《卡夫卡与中国文化》《卡夫卡研究》《卡夫卡的眼睛》《后现代文学文化论稿》等。在《外国文学评论》《外国文学研究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,另发表译文及学术随笔数十万字。
卡夫卡研究在中国是一大学术热点,曾艳兵教授开场从当下疫情引出“希望”议题。西方学者伊格尔顿、希利斯·米勒等都关注卡夫卡的当代意义,可以说“我们的时代尤其需要卡夫卡”。 就学术研究而言,与当下生活应当有某些关联,这是学术研究的一大价值所在。
曾艳兵教授先提出“问题”,他指出有关《城堡》的著述已经非常丰富了,但有一个问题人们似乎还关注、研究不够,那就是小说主人公K.的职业。世界上的职业千千万万,为什么K.的职业,或者说K.自称自己的职业是土地测量员呢?为什么卡夫卡让他笔下的主人公从事的是这样一种古老的职业?接下来,从三方面进行剖析:
一、“无地可测”的土地测量员
何以是“土地测量员”?是冒充,抑或伪装?是寻找秩序,还是测量有误?针对诸多谜题,曾教授结合卡夫卡日记指出,有关土地测量员的职业并非纯属于卡夫卡的想象或虚构,而是有其现实依据的。K.的身份问题是理解小说的关键,K.的身份不确定就是现代人生存的根本处境。“无地可测”的土地测量员原来像卡夫卡一样,是人类存在的勘探者。他勘探的是人的出身和身份,人的价值和意义。正是在这个“存在的勘探者”身上凝聚了活着的人的无数希望。
二、存在的勘探者
卡夫卡就像一个探测人类灵魂的测量员,他进入了这座灵魂的迷宫,但却无法进行明晰精确地测量。“土地测量员”有丰富的词源学意义,K.似乎是一个犹太人的代表,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犹太人,他是人类的代表和缩影。他对人类的勘探,就是对自身的勘探。卡夫卡不是存在主义作家,但他的确又是存在主义作家思想和创作的灵感和源头。
三、阿甘本说:K即kardo
意大利著名学者阿甘本从语言学与法政治学两个角度切入卡夫卡的《城堡》研究,对卡夫卡笔下的土地测量员K.有别出心裁的解读。阿甘本基于语言学、词源学考察了土地测量员与罗马法之间关系,进而勘探了人与土地、人与人、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。阿甘本认为,土地测量员一词源于测量工具中的轴(kardo),首字母K.就是土地测量员的名称。土地测量的中心点往往就是未来城堡的建造地,土地测量员的职责就在于制定界限和破坏界限。
曾艳兵教授以“一种职业与一种精神”作结,他指出名义上的土地测量员K.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、深思熟虑的,至于卡夫卡真正的创作的动机和目的,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推测和猜测去接近它。

Image removed.
最后,曾艳兵教授与文珠师生还就卡夫卡的《观察》《审判》《流放地》等作品以及卡夫卡与加缪、萨特等作家的关联进行拓展讨论。寒潮暖夜,海琴灯灿,学术盛宴落幕,师生满载而归。

文|马峰  图|陈思羽  美工|胡紫艳

初审:马峰

审核:朱崇科 陈彪

审定发布:郑华